本文来源:公众号「领读人申怡」
大家好,我是申怡。
今天是我们直播预习的第6天,讲到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——舒婷。
通过舒婷的作品,今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做3件事情:
1、了解根植于中国人灵魂里的“爱国”情怀到底怎么回事;
2、学习“欲扬先抑”的写作手法;
3、给家长3个帮助孩子学习的秘籍。
讲舒婷的作品之前,咱们先来一篇来古代文章。
也请大家比较一下古文和现代文的表达、文章和诗歌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。
比如这篇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
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。
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“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”公从之。辞曰:“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”公曰:“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许之。
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,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晋,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,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?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”秦伯说,与郑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,乃还。
子犯请击之。公曰:“不可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与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还也。”亦去之。
——(选自《左传》)
提到晋和秦,就说明是春秋时期的故事,晋、秦两国一个在北,一个在南,对郑国虎视眈眈,都要去欺负郑国,郑王就请烛之武去退秦师,于是烛之武“夜缒而出”。
大家看,这个“缒”字代表了什么?
国家危难之际,开城门非常危险,所以烛之武一个老年退休人员,就一点点从城墙上下来,冒着危险去拯救郑国。
我们能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怀?
——爱国。
他对家国的守护,是一种本能的情怀。
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里,我们能感受到无数先辈对祖国深沉、厚重的爱,这种爱国情怀就流淌在每一个国人的血脉里,代代相传。
上面我们读到了千年前烛之武对国家的热爱,再回过头来看今天要讲的现代诗——舒婷的《祖国啊,我亲爱的祖国》。
<<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诗歌一般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?
有同学说对了,抒情。
我们看看舒婷怎么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。
当代「朦胧诗派三大家」,分别是哪三大家?
舒婷、北岛和顾城。
他们的诗歌都有同样的特点,很多孩子觉得现代诗难,抱怨说,“怎么好像说话儿似的”,根本看不懂,或者似懂非懂。
真的难吗?
其实也不难,大家跟着我一起来读。
1
读懂“意象”
就读懂了诗歌的逻辑
在诗歌里,意象一定是蕴含了情感的,什么叫做意象呢?
比如这一段:
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
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
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
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
我是干瘪的稻穗,是失修的路基
是淤滩上的驳船
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
祖国啊!
“老水车”写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人?有人说对了,乡下的劳动人民。
矿灯指的一定是矿工;稻穗是农民;路基可能是修道工,也可能是在路上劳动的人;驳船代表在出海的渔民……这些意象都代表了劳动人民,对不对?
那么劳动人民的生活怎么样?
我们再看它们前面的词:破旧/熏黑/干瘪/失修。
他们共同的形容词是什么?贫困,还有悲哀,过去的生活是贫困的、悲哀的,这些意象代表了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,也代表了祖国沉重的负担。
我们从后文去验证它:
我是贫困
我是悲哀
我是你祖祖辈辈
痛苦的希望啊
是“飞天”袖间
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
祖国啊!
我问问大家,天上的仙女她撒下的花朵会带来什么?
有同学说美好,祝福,幸福,总结起来就是:希望。
如果表示希望的话,希望的花朵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,那曾经的祖国什么样的生活?
就是上面说的:贫困,悲哀。
你看,抓住了这些意象,大家就能把诗歌的逻辑看懂。
2
学会“欲扬先抑”的写作手法
诗歌有一种写作手法叫“欲扬先抑”。
《祖国》(缩写)诗歌里,前半部分说过去千百年来生活都不好,写透了贫困;那下半部分该什么了?该转折了。
转折点就是这首诗最大的结构点。大家要从这里开始寻找前后的对照,把握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。
这里写:
我是你簇新的理想
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
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
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
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
是绯红的黎明
正在喷薄
祖国啊!
我们找找看,和前面水车、矿灯、路基、驳船对照的词都是什么:理想/胚芽/笑涡/起跑线/黎明。
你看,这里就开始“上扬”了,理想是美好的;胚芽一旦萌芽以后,就带来了新的生命;笑涡、起跑线、黎明,加在一起代表了未来的希望。
看到曾经祖国的苦难,“我”是迷茫的,然后“我”有了深思,想到去改变社会,想到希望,最后沸腾了!
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
去取得
你的富饶、你的荣光、你的自由!
千百年前的烛之武“夜缒而出”,是为了祖国的自由。
舒婷激昂的诗句,也表达了同样的爱国的情怀:要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奋斗,为了祖国的自由而献身!
现在结构是不是特别清晰?
读懂诗歌和文章,我们就会深深地被爱国情怀所感染。
3
从古代到现当代
中国不同作品,可表达同一主题
我们说不同的表达方式,可以表达同一个主题。
我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:
屈原者,名平,楚之同姓也。为楚怀王左徒。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入则与王图议国事,以出号令;出则接遇宾客,应对诸侯。王甚任之。
——选自《屈原列传》
屈原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那么有才干的一个人,最后被国家流放,虽然国家让他失望,但他仍怀着对国家的一腔热爱,我们也能从屈原的文章中去发现他的爱国情怀。
那还可以看什么?
再比如柳宗元的《捕蛇者说》:
余闻而愈悲,孔子曰:“苛政猛于虎也!”吾尝疑乎是,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。呜呼!孰知赋敛之毒,有甚是蛇者乎!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
柳宗元遭到贬黜,生活惨淡,自己已经是干瘪的稻穗、破旧的风车,还是要写文章记录苛重赋税的压榨,希望朝廷派遣来考察的人能得到它,希望国家变得越来越好,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。
我们把现代诗和本文提到的《古文观止》三篇文章联系起来,就看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是多么厚重,让古往今来无数人在无望的生活里依然追寻光明的方向。
那么孩子们读书,也一定要联系更多的文章,年级高的读深一点,年级低的读浅一点,只要去读,都有收获。
我们总结一下,读现代诗的要点:
先要抓意象,然后前后对照、体会层次,最后主题拓展。
家长可以从中抓住几个预习的重点:
01注重内容的丰富性
02让孩子积极参与,联系生活
03多方联系——群文阅读
好的学习,从来不是只有书本里的,一定联系到生活,哪怕只是让孩子讲一讲读到的内容,他也会开始思考,思维就被激活。
最后,我想跟大家说,读书不只是学生的事,也不是一时的事,读书是一辈子的事。
不管10岁还是80岁,都能从书里找到生活的答案。
所以,读书去吧。
当你困惑、迷茫时,读书去吧。
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,就带着孩子,读书去吧。
-End
*本文来源于申怡老师的早8点【30天寒假预习营】。
初五早8点,在视频号「领读人申怡」直播间,继续预习《阿长与山海经》